在政府采购领域,履约验收是确保采购项目质量、保障资金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采购工作是连锁的程序,履约验收可以说是政府采购的最后一公里,相当于守门员的工作,如果最后球踢进去了,将不合格的项目验收通过,连后悔都没有机会,所以履约验收这一步一定要把好关,验收遇到问题应当采取零容忍态度。”2025年3月30日,政府采购法规与实务高级研修班(广州)研修班上,围绕政府采购项目的验收流程与相关责任,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标采购办公室主任蔡开立为来自各地的学员带来了一场精彩课程。
图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标采购办公室主任 蔡开立(摄影/姚华焘)
课程伊始,蔡开立用两个案例讲解验收合规性问题。第一个案例涉及单位采购教学仪器时,由第三方单位代签验收报告,导致采购人被追责。第二个案例中,单位直接委托中标供应商组织验收,违背了相关规定。他建议,验收过程应组建专业验收小组,制定针对性验收标准,进行现场核验,并根据项目特点签署验收报告或给予供应商整改机会。同时,建议采购档案应永久保留以满足相关监督需求。
在讲解验收定义与原则时,蔡开立强调,验收是依据采购文件和合同,全面评估供应商履约情况的关键步骤,他深入阐释了依法依规、权责明确、客观公正这三大核心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比如在验收小组组建环节,要确保人员具备专业资质且第三方专家独立公正参与,避免因人员因素影响验收结果的公正性。他还建议采购人要保留好验收过程现场相关材料。
各方主体责任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蔡开立详细讲解了采购人、供应商和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的不同职责。他强调采购人对验收工作负总责,制定科学的验收方案;供应商要严格按合同履约,出现问题积极整改;验收人员应独立公正履职,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针对不同的采购类型,验收需要注意的要点各有侧重。针对货物类、服务类和工程类项目,蔡开立分别介绍了各自的验收重点。货物类验收要涵盖多个环节,侧重现场检查品牌型号、关键参数、序列号及证书等严格核验关键指标;服务类项目需分期考核与项目终验相结合,关注服务质量指标,避免后期风险;工程类验收则强调对隐蔽工程的关键节点进行现场拍照、录像,并保留这些资料,确保可追溯性。
在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以及典型案例警示环节,蔡开立通过分享实际发生的案例,如供应商产品质量不符、不配合整改、验收造假等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他提醒学员们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严格规范验收流程,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